21.1.09

迎新年 (下)











  初一  



雖然除夕夜守歲到凌晨    不過初一照例全家都要起個大早

媽媽會看黃曆    決定開門的時辰

然後爸爸又會放個兩板板炮    大喊『開門囉』    一年之計就這樣響亮的展開了

放完板炮後大家就進屋準備吃早餐    大年初一的早餐一定有香煎紅豆年糕

另外還有一碗甜酒釀    裡頭放的是切片的紅糖年糕  荷包蛋桂花醬

一年的開始就是要嚐嚐甜頭    然後步步高升




吃飽了以後    大人們就會開始打電話拜年

初一的早上    電話聲與電鈴聲絡繹不絕於耳    登門拜年的人也不少

來訪的客人都會給我們紅包    不過只要不是親人給的    媽媽都會收回去

另外最常見的伴手禮不外是  高岡屋海苔  喜年來蛋捲  新東陽禮盒  黑橋牌香腸  天仁茗茶

往往甲君送了高岡屋海苔    媽媽就拿乙君送的喜年來蛋捲回贈

反正最後禮物們一定都易了主    很少是真正被留在家裡的

當然我們幾個小孩子不懂事    直埋怨爸媽幹麻把這些禮物推出門

媽媽正色的跟我們說: 『拿人手短    人情債最是難還    能不欠人就不要欠

何況這些東西自己家也不是買不起    但是一旦收了人家的禮

以後就不好回絕人家的請託    這才是最麻煩的事兒』

兒時為那些精美禮盒深深著迷的我    一直到長大以後才真正明瞭    爸媽那深奧的處世智慧   





初一中午照例是把除夕的菜拿來熱了吃    不再另外煮    因為不能壞了過年不動刀的規矩

吃完了午飯    我們就會跟著爺爺走去麗水街拜訪一位同鄉的長輩    我們都叫他龔爺爺

龔爺爺龔奶奶的孩子都大了    所以每次看到我們就像他們的孫子一樣

紅包糖果玩具禮物猛往我們懷裡塞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著濃濃花生香的娃娃酥心糖    還有中看不中吃的巧克力金元寶

那金元寶被我拿來當裝飾    往往放到過完年沒糖吃了才會輪到它

跟他們告辭後    就轉移陣地到天母的大伯公家    大伯公是爺爺的堂哥    中將退伍

不過他的兒子    爸爸的堂哥    我應該要叫堂伯父    那時還是少將

特別提這一點是因為他們家的擺設與糖果盒總是令我印象深刻

門口放著風獅爺    玻璃酒櫃裡放的是各種限量版金門高粱    果盒裡全是不同種類的花生貢糖

也因為是親戚    所以我們小孩不必刻意的假裝客氣    又吃又拿的好不痛快

晚餐照例是在他們家吃的    大伯奶奶做的獅子頭蝦棗是一絕

蝦棗香酥多汁    獅子頭入口即化

儘管材料一樣    這功夫媽媽怎麼學就是差了那麼一點

現在回頭想想    這應該是他家廚房裡那把金門菜刀的功勞......

吃飽飯後也該告辭了    明天還得陪媽媽回娘家呢






  初二  



初二一早    我們全家就會下中壢大舅舅家

外公外婆平常是輪流在中壢大舅家或是台北二舅家住    但是過年一定都是在中壢

因為中壢的房子較大    我們阿姨跟二舅三家全來也都塞得下

更何況我們七八個表姊弟要放鞭炮    台北那麼小    哪有中壢放得過癮

一到了大舅家    就要先給外公外婆拜年    然後阿姨也帶著表弟從花蓮趕到

由於是初二    大舅二舅都陪舅媽們回娘家了    所以早上屋子裡只有外公外婆,我們與阿姨家

我向來是馬屁精的角色    背古文給外公聽還幫他搥背    把他老人家逗得呵呵笑

連最疼我的外婆也總是跟爸爸說    我可不准你把這個女兒嫁出去喔
ㄚ......但是外婆......你現在可不是這麼說的欸!  Orz

吃過了午飯以後    我們就去跟住附近的大舅公二舅公與三叔公拜年

大舅公是外婆的同鄉大哥    二舅公則是外婆的親弟弟    三叔公則是外公的三弟

這些遠房親戚我們真的是一年才見那麼一二次    現在只有媽媽那一代還有連絡

我們這一代就沒有怎麼在聯絡了

不過初二的晚上    大舅二舅兩家就都回來了    這下屋子裡可真是熱鬧滾滾

大舅媽是苗栗人    燒得是一手好菜    刀工尤其了得    初二的晚上一定有

蒜泥白肉  京醬肉絲  江西年菜  炒雙冬  捆蹄  大薄片  肚片四神湯  醋溜黃魚

二舅媽是彰化人    總會帶回娘家的名產北斗肉圓來給大家加菜

晚餐豐盛得大家是一碗接一碗    不過餐桌上的對話可就教人難受了

大舅是小學校長    大舅媽二舅媽是小學老師    媽媽是教官爸爸是教授

一群為人師表的在同一張餐桌上    真是小孩們的世紀大災難

不是問考幾分不然就是第幾名    大人也趁機叨唸幾句    讓人恨不得快快吃飽下桌去

好在飯吃得再久也有結束的時候    ++大姊頭就帶著弟妹與五個表弟去廟前的廣場放鞭炮

大夥兒一吐吃飯時被自個兒爹娘念到灰頭土臉的鳥氣

放完炮以後回去    大人們已經開始方城之戰

此時在旁邊替大人端茶遞水送零食    到時贏了吃紅肯定有一份

沒有在打牌的大人還會做莊    陪我們玩十八臘牌九

不知道是不是大人們故意放水    我們小孩總是能贏得眉開眼笑








  初三  



初三大家都起得晚    一覺醒來已是午飯時分

過年期間吃得是餐餐豐盛    通常此時體重已經增加了好幾公斤

吃飽了午飯    我們全家就要下南投    去給住在中興新村的三嬸婆拜年
嬸婆=爺爺的弟弟的太太

三嬸婆是緞帶花的高手高手高高手    滿屋子幾可亂真的緞帶花每次都讓我目瞪口呆

還有三嬸婆的兒女    堂姑媽跟堂叔也在那    中國人的稱謂真是繁瑣得要命

讓我每次拜年都拜得頭昏腦脹    要是跟老外一樣    用Uncle / Auntie 一次搞定有多好

晚上還是回到中壢    說到晚上睡覺    真是很痛苦

中壢晚上特別的冷    溼氣也特別重    大舅家的棉被好像可以擠得出水來

要是碰上寒流來襲    那真的是蝕骨的涼

好在這幾年房屋改建還有除濕機    不然不得風濕病也難吧






     
  初四  



初四的晚上    大家就要各自回家了

所以這一整天大家都把握時間用力的玩

唯一不合作的就是阿姨的大兒子    那個考九十九分會哭三天的怪咖

他會在這一天說: 『終於要回家了,我還有好多書還沒看,好多作業沒有寫喔』

@#$%^%*&^ @#$@$@#$#%$##$%#$%

童言無忌    童言無忌    大過年提什麼書呀寒假作業的    真是不吉利

果然其他大人就開口了:  『你看看人家表弟這麼小就知道節制,你們這些 Bla Bla Bla.....』

我敢保證我們每個人都想把他拖到牆角去海扁一頓
OS: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啦!

可惜我們眾兄姊的詛咒祝願從未成功    如無意外這傢伙今年就可以從台大研究所畢業了

媽媽跟舅舅們總愛調侃阿姨說: 『你不愛讀書    所以你兒子把你那份一起讀了;

我們就是唸了太多的書    所以把孩子的那份都讀完了  』

這樣說來    好像還滿有道理的欸






  初五  



好夢由來最易醒    玩了那麼多天     終於還是有回家的時候

看到堆積如山的寒假作業還有才藝班班表    還有從河西走回河東的媽媽

那些糖果ㄚ十八臘ㄚ煙花ㄚ美食ㄚ壓歲錢ㄚ    好像都是南柯一夢

『為什麼不能每天都過年呢?』  我問媽媽

『  傻ㄚ頭~  等你長大賺了大錢,爸爸媽媽就天天陪你過年好了』 媽媽如是說









嗯~  我會加油!!!!!  希望爸爸媽媽陪我天天過年的日子早日到來




 






  

4 則留言:

CarrieC 提到...

Dear ++,

你們家過年怎麼那麼講究
我們家就沒有耶!!
晚上我要打電話回家問問我娘
為什麼我們家過年好像有點隨便些了 ^___^

版主 提到...

Dear Carrie~ 蝦咪? 這哪裡有講究啦 ......我覺得本省人過年才夠講究呢~
我們家都沒拜灶神王母財神土地公玉皇大帝什麼的,也沒有做那些好吃的發糕紅龜粿那些東西
小時候沒比較不知道,長大以後才發現原來還有那麼多習俗跟好吃的東西是我不知道的說

( 而且最不爽的是人家都玩到十五元宵節,我們初五就不能再玩,心裡真是不平衡的很 Orz )

at22364174 提到...

Dear ++
你家怎麼那麼多親戚要拜年阿
我光用看的都暈了
不過~~~你領那麼多紅包
應該也領到快暈了後
不然~~半夜也會笑到暈說

版主 提到...

Dear Steph~ 你想太多啦...雖然說親戚長輩給的可以收,但是一過了年
我娘只讓我們留一千塊,其餘全都要上繳"家庫",因為寒假過後開學又是一筆龐大的支出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