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9年起 澳洲政府將每年的3月21日定為河蟹和諧日- Harmony Day
這天同時也是聯合國的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 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limination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
今年的標語依舊是 Everyone Belongs 意味著不管你來自哪個文化背景 都屬於這國家的一份子
澳洲的移民來自兩百多個不同的國家 對澳洲的社會經濟文化及社會發展 都功不可沒
但是當不同的文化衝擊在一起 不免會產生誤解與衝突
這個日子的意義 除了表示對不同文化的參與包容和尊重外
更近一步弭平種族歧視 讓民族更融合
這是我們這區慶祝Harmony Day 的節目表 為了配合市集日 將日期訂在24號
有澳洲原住名團體 日本民俗舞蹈團 台灣婦女舞蹈社 伊朗藝術文化團 印度寶萊塢舞蹈及韓國文化團體等等
下班時經過 正好看到這一段 日本的傳統舞蹈 很有意思
然後是台灣團表演的的原住民舞蹈 曲子是用娜魯灣情歌 結束時掌聲如雷讓我有驚嚇到
接下來的數十年 澳洲開始吸引自由拓荒者前來
1850 年代金礦的發現 大量移民湧入 改變了殖民地的社會結構
隨著新的拓荒者佔用土地從事耕作或採礦 原住民無情地被驅趕出他們的部落土地
1901年 澳洲的六個獨立殖民地成立聯邦 正式成為一個國家
同年 白澳政策正式訂為基本國策 只許白人移民流入 這項政策直到1972年才取消
二次大戰後 歐洲移民大量湧入 之後 有著更多的移民來到了澳洲
從最早的歐洲探險者 罪犯 自由拓荒者和較近期的移民
澳洲在族群成分上 比起台灣遠遠複雜的多
他們曾被嘲笑是囚犯的後代 也曾強制帶離原住民的孩子脫離原生家庭 還有充滿民族優越感的白澳政策
但是後來他們勇敢的承認白澳政策的錯誤 也勇敢的向過受傷害的原住民道歉 ( Sorry Day )
還制訂了反種族歧視法/ 語言平等法/兩性平等法 來確保境內族群的平等與融合
反觀台灣 在二十年"本土化"的荼毒下 不停不停的在分化族群 內鬥虛耗國力
對內去分本土非本土外省本省南部北部藍色綠色
對新移民稱人家菲傭印庸泰勞越南新娘大陸妹阿六仔
被狠狠撕裂的族群情感 即使改朝換代已三年 還是難以平復
看看這裡 再看看台灣 實在是只能仰天長歎
4 則留言:
原住民舞蹈代表臺灣合情合理,如果用中原戲曲,恐怕中共跳出來說臺灣怎麼可以代表整個中國?
為什麼臺灣駐澳經貿辦事處不找年輕貌美的山地同胞跳原住民舞蹈?(市長和警察局長大概有相同
的想法吧)
澳洲美洲都是民族大融合,我住的城市歐洲白人佔大多數,30%是亞洲人,少許的非洲人,原住民
印地安人可能沒有。
Dear Judy
台灣族群裡,閩南人佔70%,客家人15%,外省人約13%,原住民2%;
我一點也不覺得拿 2 % 來代表其他98%有什麼"合情合理"之處耶.......??!!
雖然我也希望表演的是年輕貌美的美眉來代表台灣,不過我想應該沒有美眉們願意吧;
至於山地同胞,可能是我認識的人少,在這裡那麼久,還沒看過哪個移民有原住民血統的說
你要經貿辦事處去哪找呢? :P
Dear ++,
我個人覺得「地土」的特徵不能用大數法則。
目前史記寫的最早居住在美麗寶島的是原住民同胞啊!
如果在某一個城市舉辦類似的活動,美國會派「印第安人」做代表吧。
經貿辦事處的經費有限,讓漢人穿原住民服裝跳原住民舞蹈,我可以理解的,但貴城市的市長和警
察局長不懂其中奧妙。
Dear Judy~
以我一個超俗外國人的眼光來說,
要宣傳美國,派印地安人還不如請麥當勞叔叔+肯德基爺爺外加送個iPad來得鏗鏘有力咩 ~
P.S. ( 老外連中港台日韓的人都分辨不出來,更別說是台灣的平地人原住民了,對他們來講根本沒差啦):P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