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11

Harmony Day - Everyone Belongs











從1999年起    澳洲政府將每年的3月21日定為河蟹和諧日- Harmony Day

這天同時也是聯合國的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 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limination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

今年的標語依舊是 Everyone Belongs    意味著不管你來自哪個文化背景    都屬於這國家的一份子

澳洲的移民來自兩百多個不同的國家    對澳洲的社會經濟文化及社會發展    都功不可沒

    但是當不同的文化衝擊在一起    不免會產生誤解與衝突

這個日子的意義    除了表示對不同文化的參與包容和尊重外

更近一步弭平種族歧視    讓民族更融合








這是我們這區慶祝Harmony Day 的節目表    為了配合市集日    將日期訂在24號

有澳洲原住名團體  日本民俗舞蹈團  台灣婦女舞蹈社  伊朗藝術文化團  印度寶萊塢舞蹈及韓國文化團體等等






下班時經過    正好看到這一段    日本的傳統舞蹈    很有意思






然後是台灣團表演的的原住民舞蹈    曲子是用娜魯灣情歌    結束時掌聲如雷讓我有驚嚇到





錄了一小段給大家欣賞    只是我不能理解的是    為什麼每次介紹台灣就要扯到原住民?

台灣人有多少比例是原住民?    原住民能代表整個台灣嗎?    台灣的特色和文化底蘊到底是什麼呢? 






市長跟警察局長看台灣舞蹈團表演時的表情    請自行解讀......



------------------------------------------------------------------------------------------





除了表演    當然活動攤位也不能少    我們這區去從今年起    本來只有每個禮拜四有的市集

改成每個禮拜四五兩天    算是Council,老闆,居民們都皆大歡喜的政策




第一個介紹的當然是台灣小吃攤    紅豆餅刈包米糕鹽酥雞排骨飯滷肉飯    是懷念的家鄉味

最棒的是    不用在家裡炸這些有的沒的    把廚房搞到烏煙瘴氣






這是我的第二愛攤    章魚燒    雖然多了蝦蟹口味    不過我最愛的還是章魚






新加坡的炒粿條    吃過一次還不錯    可惜油多了點






今年新增韓國的新攤位    還沒吃過






也是新攤位    現拉的龍鬚糖    老外都嘖嘖稱奇     (但買的都是亞洲人).......






土耳其的菠菜餅    欸    我覺得咱們的蔥油餅還遠勝過這玩意兒十幾條街






荷蘭的迷你鬆餅    有點像雞蛋糕






這家的大蒜蝦跟香腸都很好吃    算是我的第三愛攤






今年的新攤位    現榨(白)甘蔗汁    白甘蔗超甜但沒紫甘蔗香    但有總比沒有好

這老闆很可愛    我跟他說在台灣有先把甘蔗烤過再榨汁    然後加薑汁    熱熱的超級好喝

結果第二個禮拜    老闆就在攤位上放了一大瓶Ginger Syrup......
( 可是甘蔗汁還是冰的耶!!??...老闆 )






有機的蔬果攤也很受歡迎






賣盆栽植物的攤    有各種果樹香草    害我每次經過心都好癢好癢






時逢日本大難    當然也有愛心捐款攤位    希望他們早日回復






最後還是要來個致命一擊    這是我今天的晚餐+飲料+甜點喔








碎碎念時間




澳洲最早的居民    也就是澳洲的原住民    直到16 世紀初    歐洲人開始探索澳洲

最早登陸的是葡萄牙航海家    接著有荷蘭探險家和英國海盜威廉丹皮爾

1770 年    詹姆斯庫克船長宣佈這塊大陸屬英國所有    並將其命名為新南威爾士

1787年    英國向新南威爾士流放750 名男女囚犯

接下來的數十年    澳洲開始吸引自由拓荒者前來

1850 年代金礦的發現    大量移民湧入    改變了殖民地的社會結構

隨著新的拓荒者佔用土地從事耕作或採礦    原住民無情地被驅趕出他們的部落土地

1901年    澳洲的六個獨立殖民地成立聯邦    正式成為一個國家

同年    白澳政策正式訂為基本國策    只許白人移民流入   這項政策直到1972年才取消

二次大戰後    歐洲移民大量湧入    之後    有著更多的移民來到了澳洲

從最早的歐洲探險者    罪犯    自由拓荒者和較近期的移民

澳洲在族群成分上    比起台灣遠遠複雜的多

他們曾被嘲笑是囚犯的後代    也曾強制帶離原住民的孩子脫離原生家庭    還有充滿民族優越感的白澳政策

但是後來他們勇敢的承認白澳政策的錯誤    也勇敢的向過受傷害的原住民道歉 ( Sorry Day )

還制訂了反種族歧視法/ 語言平等法/兩性平等法    來確保境內族群的平等與融合 

反觀台灣    在二十年"本土化"的荼毒下    不停不停的在分化族群    內鬥虛耗國力

對內去分本土非本土外省本省南部北部藍色綠色

對新移民稱人家菲傭印庸泰勞越南新娘大陸妹阿六仔

被狠狠撕裂的族群情感    即使改朝換代已三年    還是難以平復

看看這裡    再看看台灣    實在是只能仰天長歎












4 則留言:

Judy 提到...

原住民舞蹈代表臺灣合情合理,如果用中原戲曲,恐怕中共跳出來說臺灣怎麼可以代表整個中國?

為什麼臺灣駐澳經貿辦事處不找年輕貌美的山地同胞跳原住民舞蹈?(市長和警察局長大概有相同
的想法吧)

澳洲美洲都是民族大融合,我住的城市歐洲白人佔大多數,30%是亞洲人,少許的非洲人,原住民
印地安人可能沒有。

版主 提到...

Dear Judy

台灣族群裡,閩南人佔70%,客家人15%,外省人約13%,原住民2%;
我一點也不覺得拿 2 % 來代表其他98%有什麼"合情合理"之處耶.......??!!

雖然我也希望表演的是年輕貌美的美眉來代表台灣,不過我想應該沒有美眉們願意吧;
至於山地同胞,可能是我認識的人少,在這裡那麼久,還沒看過哪個移民有原住民血統的說
你要經貿辦事處去哪找呢? :P

Judy 提到...

Dear ++,

我個人覺得「地土」的特徵不能用大數法則。
目前史記寫的最早居住在美麗寶島的是原住民同胞啊!
如果在某一個城市舉辦類似的活動,美國會派「印第安人」做代表吧。

經貿辦事處的經費有限,讓漢人穿原住民服裝跳原住民舞蹈,我可以理解的,但貴城市的市長和警
察局長不懂其中奧妙。

版主 提到...

Dear Judy~

以我一個超俗外國人的眼光來說,
要宣傳美國,派印地安人還不如請麥當勞叔叔+肯德基爺爺外加送個iPad來得鏗鏘有力咩 ~

P.S. ( 老外連中港台日韓的人都分辨不出來,更別說是台灣的平地人原住民了,對他們來講根本沒差啦):P